伴隨著城市化程度的加快,建筑用地的逐步緊張,人口密集持續提升,這種因為居住、建設所產生的負面生態效用,使現代人迫不得已充分、科學合理運用有限的生存環境,這就促使屋頂花園變成城市建筑進步的大勢所趨。
屋頂花園、屋頂綠化并不是現代建筑的產物,遠在古巴比倫時期便有知名的“空中花園”,這一集游賞與居住于一體的建筑對于今天仍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屋頂綠化是一種融建筑藝術與綠化技術為一體的綜合的現代技術,它使建筑物的空間潛能與綠色植物的多種效益得到很好的結合和充分的發揮,是城市綠化進步的嶄新領域。
屋頂花園、屋頂綠化作為城市生態系統中的空中廊道,其主要功能及效果如下:
一、屋頂綠化的經濟效益
(1)保護建筑物的效果
屋頂花園的建造可以吸收雨水,保護屋頂的防水層,防止屋頂漏水。綠化覆蓋的屋頂吸收夏季陽光的輻射熱量,有效地阻止屋頂表面溫度升高,從而降低屋頂下的室內溫度。這種因為綠色覆蓋而減輕陽光暴曬引起的熱脹冷縮和風吹雨淋,可以保護建筑防水層,屋面等,從而延長建筑的壽命。
在北方,屋頂綠化如采用地毯式滿鋪地被植物,則地被植物及其下的輕質植土組成的“毛毯”層完全可以取代屋頂的保溫層,起到冬季保溫、夏季隔熱效果。
(2)節省能源
建筑物屋頂綠化可明顯降低建筑物周圍環境溫度0.5~4℃,而建筑物周圍環境的氣溫每降低1℃,建筑物內部的空調容量可降低6%。低層大面積的建筑物,因為屋面面積比壁面面積大,夏季從屋面進入室內的熱量占總圍護結構得熱量的70%以上,綠化的屋頂外表面最高溫度比不綠化的屋頂外表面最高溫度可達15℃以上。屋頂綠化是冬暖夏涼的“綠色空調",大面積屋頂綠化的推廣有利于緩解城市的能源危機。
(3)聚集游客,宣傳、美化形象的效果
伴隨著城市高層、高層建筑的興起,更多的現代人將工作與生活在城市高空,不可避免地要經常俯視樓下的景物。無論哪種屋頂材料,在強烈的太陽照射下都會反射刺目的眩光,損害現代人的視力。屋頂花園和垂直墻面綠化代替了不受視覺歡迎的灰色混凝土、黑色瀝青和各類墻面。對于身居高層的現代人,無論是俯視大地還是仰視上空,都如同置身于綠化環抱的園林美景之中。
綠色建筑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又豐富美化了環境,屬于景觀建筑,它創造的綠色空間具有宣傳效果,對商業設施和娛樂設施的聚集和吸引游客也有很大的效果。
二、屋頂綠化的生態效益
建筑物的屋面是承接陽光、雨水并與大氣接觸的重要界面,而城市中屋面的面積占去了整個城市面積的30%左右。屋面的性質決定了其在生態方面可以發揮其獨特的效果。以北京為例,在規劃的市區內,有近千萬平方米以上的建筑平屋頂未被運用,如其中的一半實施屋頂綠化,可提升近500公頃的綠化面積,相當于新建1個龍潭湖公園。
(1)緩和周邊小氣候,改善城市環境
城市空氣因交通工具及住宅、寫字樓的空調設備等造成的污染已變成一大環境問題,綠化屋頂的植物覆蓋層可以吸收部分有害氣體,吸附空氣中的粉塵,具有凈化空氣的作用。
同時,屋頂綠化可以控制建筑物內部溫度的上升,提升濕度,防止光照反射、防風,對小環境的改善有顯著效果。而綠化場地周圍的若干“小氣候改善”的交叉效果使城市整體的氣候條件得以改善,針對日益嚴重的“城市熱島”,屋頂綠化是一條有效的解決途徑。
(2)創造城市內的生物生息空間
人與自然的的共生是現代城市進步的必然方向,而節能、可自我循環、完善的城市生態系統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城市的持續擴張,擾亂當地的生態系統,破環生態平衡,使很多當地固有物種消失,系統化的屋頂綠化設施可以償還大自然有效的生態面積,為野生動植物提供新的生活場所,通過綠地的多樣化來實現城市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從根本上改善城市環境。
三、屋頂綠化的社會效益
屋頂綠化能科學合理的運用和分配城市上層空間,美化城市高層建筑周圍環境,創造與周圍環境協調的城市景觀。同時,可以軟化硬質建筑線條給人產生的煩躁感,使城市更自然、更人性化,為現代人開拓更多的休閑空間。